2013年12月19日 星期四

二十載華爾街日報職業生涯落幕,莫森伯格選出 12 款科技產品



來源:愛范兒;作者:何宗丞;發佈時間:2013-12-19, 07:00

Walt Mossberg

由於未能與道瓊斯公司達成協議,在華爾街日報供職 22 年之久的沃爾特·莫森伯格(Walt Mossberg)即將闊別「個人數字生活」的專欄。作為當今科技界首屈一指的媒體人、評測師,莫森伯格的言語舉止足以影響一款產品的銷售乃至公司的股 價。2007 年《紐約客》雜誌曾撰文稱「人人都聽莫森伯格。」

在自己於華爾街日報的消費數碼評測生涯行將落幕之際,莫森伯格在華爾街日報上發表了自己最後一篇文章,評選出了 22 年科技浪潮中的最具影響力的 12 款科技產品。

 

1. 「牛頓」掌上電腦

newton-pen



1993 年由蘋果公司推出「牛頓」儘管成為蘋果歷史上著名的失敗產品,但莫森伯格認為,它預示了今天一些最尖端的技術,包括早期的人工智能。

 

2. 網景瀏覽器

 

w4_ns202b1

1994 年誕生的 Netscape Navigator(網景瀏覽器)是歷史上第一款成功的消費級瀏覽器,儘管後來被微軟 IE 瀏覽器摧毀,但卻讓 Web 走進千家萬戶。莫森伯格說:「你每打開一個 web 頁面,你都可能看到網景留下的遺產。」

 

3. Windows 95

 

1995Win95Launch_web_610x388

莫森伯格認為,Windows 95 最大的貢獻在於鞏固了圖形用戶界面和鼠標交互形式。儘管蘋果 Macintosh 早了十年,但相比之下,更加簡練的 Windows 95 將這一形態的操作系統傳播給更廣泛的受眾。

4. Palm Pilot

 

palmpilot-review-01

1997 年誕生的 Palm Pilot 是首個成功的個人數字助理(PDA),它直接催生出第一款智能手機——Treo,並吸引了大量第三方應用,為今天應用程序商店的誕生做出鋪墊。

5. Google 搜索

 

10-google-search-tricks-you-might-not-know-982f430daf1

「我使用 Google 的每一秒,都能明顯感覺到比之前更快更精準。」莫森伯格認為,從某種程度上看,Google 搜索引擎推動了整個互聯網的發展。

6. iPod

 

5-ipod

誕生於 2001 年的 iPod 是第一款主流的數字媒體播放器。它不僅拯救蘋果公司於危難之際,更開創了 iPod 的流行文化和劃時代意義的 iTunes 商店,將蘋果推上了一個新的歷史高度。

7. Facebook

 

Facebook_2336015b

2004 年出現的 Facebook 將互聯網帶進了社交媒體時代。如今,全球超過十億用戶在使用它,Facebook 改變了整個互聯網的概念。

8. Twitter

 

twitter

2006 年誕生的 Twitter 看似是 Facebook 的競爭對手,但它卻做著截然不同的事情,它是一個全球即時通訊系統,區區 140 字卻每一秒都在更新最重磅的新聞。它改變了人們的數字生活。

 

9. iPhone

 

apple-iphone-1

莫森伯格說,2007 年誕生的 iPhone 是第一款真正意義上的智能手機,它將 iPod、網絡設備和手機三者融為一體,而革命性的多點觸控也影響深遠。

 

10. Android

 

android

Android 同樣引領了移動互聯網浪潮,作為目前全球設備量最多的平台,Android 通過更廉價的設備讓更多人接觸到移動互聯網。

11. MacBook Air

 

macbookair

2008 年被喬布斯從信封中拿出的 MacBook Air 是第一款拋棄光驅的電腦。莫森伯格認為,MacBook Air 是史上最出色的筆記本電腦,它直接催生了 Windows 平台上「超極本」的概念。
 

12. iPad

 

Steve-Jobs-reportedly-labels-Flash-a-CPU-hog-20100127_tkf_c99_007_1

iPad 不僅一雪了「牛頓」的前恥,更終結了另一個行業——上網本,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筆記本電腦的地位。如今,近 50 萬款專屬應用,也遠遠超越了其他平台的平板電腦。

莫森伯格提到,自己評選的標準有兩個,一是產品必須在易用性上有所提升,能為消費者帶來附加值。正如自己在 1991 年為專欄寫下的第一句話:「PC 太難用了,但這並非你的錯。」二是產品改變了數字歷史的發展進程,或通過影響接下來的產品和服務,或通過改變人們生活和工作的方式。

最後,莫森伯格還特別提到,一定會有人吐槽自己評選的產品中蘋果產品入選過多,而他給予的回答是:「在我寫專欄的這些年,蘋果產品的影響力和突破比任何一家公司都要多。」

題圖來自:downtheavenue


 結論:
愛范兒 版權所有. 轉載請注明來源、作者及原文鏈結
1
相關訊息參考:http://www.ifanr.com/389997

2013年12月18日 星期三

2013年科技業八大發展



來源:雷鋒網;作者:劉芳平;發佈時間:2013-12-13 16:38


在發展迅猛的科技行業,一年的變化有如十年。回想12個月前,還沒有幾個人用過Google Glass,如今各種運動員、明星時常戴著它出現在新聞中,還有戴著它開車卻不幸被罰款的倒霉司機。還有智能手錶、手環等穿戴式設備,一年前沒幾家在做,如今可供選擇的產品已經多得不勝枚舉了。從自拍到iPhone 5S的Touch ID,讓我們總結一下2013年科技業最重要的8大發展(排名不分先後)。

 

1、Oculus Rift

 

Oculus Rift是一款讓虛擬照進現實的遊戲設備。這家公司剛剛獲得了7500萬美元的B輪融資。這個平台上的遊戲還處在早期階段,不過你已經能用它來體驗一下被砍頭的滋味,還能與飛行器一起體驗飛起來的感覺,以及用來體驗在火星上行走。Oculus Rift的無限可能,讓我們不禁遐想虛擬現實離我們已經不遠了

oculusinno

 

2、短視頻

 

Vine、Instagram視頻到Snapchat,又有一波新興移動社交平台崛起,短而快的Twitter風格蔓延到了各個領域。

vineinno2013

 

3、智能手錶

 

在Kickstarter上的籌資創下紀錄後,廣受期待的Pebble智能手錶在一月份開始出貨,隨後一大波的競爭對手相繼湧現,其中最重要的自然是Galaxy Gear的發布。智能手錶仍然被很多人抱怨為雞肋——都是些智能手機有的功能,又沒有普通手錶的外觀和質感。不過第一部智能手機也讓人覺得很爛,現在卻幾乎人手一部。智能手錶的爆炸式發展,未來不知是否會像智能手機一樣流行

pebbleinno

 

4、Google Glass

 

作為突破性的可穿戴設備,Google Glass在2012年發佈時震驚了世界,不過大眾接觸到它還要到2013年。最早接觸到Google Glass的人是「explorer」,不過它可能將在明年向公眾發售。Google Glass之後,還出現了一大波競爭對手

Google Glass讓我們重新思考電子產品與日常生活融合的深度,如果每天都戴著它會是什麼樣子呢?

glassinno2013

 

5、Touch ID

 

今年iPhone發佈前,蘋果能否用創新再次改變世界引發了很多討論,會後發現顯然是沒有,iPhone已經變成成熟產品。不過蘋果還是加入了一些創新特性,其中之一就是Touch ID。

指紋識別並不新鮮,但蘋果把它應用得非常好,雖然曾出現切個手指行不通以及乳頭解鎖等各種問題,它仍然是用戶體驗很好的一項功能。

touchidinno

 

6、Elon Musk的Hyperloop計劃

 

今年,特斯拉的創始人、億萬富翁Elon Musk發表了Hyperloop超級高鐵計劃,引起了眾多關注。雖然它受到MIT教授痛批預算也廣招質疑,但還是讓人對未來的公共交通有了更多想像。

hyperloopinno

 

7、Xbox OnePlayStation 4

 


xboxoneinno

 

8、自拍(Selfy)

 

2013年成為一個自拍的年份,它有了專門的社交網絡,叫Shots of Me,而且被牛津詞典例為年度詞彙。

在國內,美圖秀秀髮布了自拍美顏手機,而OPPO N1更是用一種創新的方式來提高自拍質量。不過在自拍神器的狗血火爆之下,如果沒人「贊」你會很難過的

spaceselfies2013

圖片來自:Mashable


 結論:
雷鋒網版權所有. 轉載請注明來源、作者及原文鏈結
1
相關訊息參考:http://www.leiphone.com/tech-breakthroughs-2013.html

4G LTE和車聯網的未來(二):誰來付費?



來源:雷鋒網;作者:劉芳平;發佈時間:2013-12-12 17:46


09-40-24-12三大運營商終於獲得了4G牌照,4G LTE即將進入我們的日常生活,而這也將成為車聯網(in-car connectivity)的一個巨大飛躍,為製造商和消費者都帶來好處。然而,也不是人人都有這種對未來的激情。這是「4G LTE和車聯網的未來」報導的第二篇。  

 

為自動駕駛汽車添磚加瓦

 

無人駕駛汽車需要有低延遲的網絡連接,用於車-車以及車-基礎設施之間的實時數據交流。戰略分析師Roger Lanctot表示4G LTE為汽車與鄰近設備之間的溝通提供了更多可能。

Driverless-Car-Concept-18

短期內這將使得駕駛者能夠接收路況信息並與其它駕駛者分享內容。長期來看,LTE將促進汽車-汽車之間的溝通,有效提升道路安全並最終推動無人駕駛汽車的發展。
來自UIEvolution的Christopher Ruff也表示同意。「汽車與云端的連接是自動駕駛的基礎,」他說。「無人駕駛汽車需要不斷升級軟件。」

 

然而,誰來付費?

 

一旦這項技術得到廣泛使用,有一個問題需要解決:誰來為汽車與云端的不斷連接付費?
ABI Research的研究主管Gareth Owen認為互聯網連接不可能沒有限制。「OEM不會讓用戶無限流量地連接互聯網,更多的網絡連接肯定需要付更多的費,」他說。「你不能一天24小時看youtube。」

BMW和中國聯通所使用的一種模式或許可行,BMW提供的ConnectedDrive服務,包含有新聞、社交網絡和音頻流。三年的 ConnectedDrive服務費用包含進了汽車裡面。在此之上,BMW與聯通簽署了一份「混合通信費用模式」——BMW以固定價格購買一定量的上網時 間,而用戶若需要更多,可另外付費。不過這僅限於ConnectedDrive服務,並不包括無限量的網絡瀏覽以及視頻。

未來幾年,將會更多地把車載信息系統加進用戶現有的數據合約當中。不過這導致一些不必要舉措的增加,數據服務分開計費會使得用戶需要另外購買SIM卡,不僅設計上需要改變,而且也會讓問題更複雜。

Ruff為此提出建議,為什麼不讓用戶以個人信息交換聯網費用呢?很多人都願意犧牲個人隱私來減少費用。特別是互聯網這一代人,習慣了免費的產品,在各種網站上(如招聘網站)隨便就把自己的個人信息交出去了,還有很多使用360的人

via telematicsupdate


 結論:
雷鋒網版權所有. 轉載請注明來源、作者及原文鏈結
1
相關訊息參考:http://www.leiphone.com/4g-lte-and-telematics-2.html

4G LTE和車聯網的未來(一):廠商是否該喜大普奔



來源:雷鋒網;作者:劉芳平;發佈時間:2013-12-05 12:26


4g lte三大運營商終於獲得了4G牌照,4G LTE即將進入我們的日常生活,而這也將成為車聯網(in-car connectivity)的一個巨大飛躍,為製造商和消費者都帶來好處。然而,也不是人人都有這種對未來的激情。


4G帶來的帶寬和低延遲使高清音頻和視頻成為可能,汽車將可以實現實時的視頻診斷並提供更精確的實時交通信息。乘客也可以從寬帶網絡獲益,而OEM 也能為它們的汽車提供更好的OTA軟件升級。「它還能為後座上的商業用戶帶來視頻會議,」研究機構ABI的首席分析師Gareth Owen說。「而且它還能帶來車內Wi-Fi,讓3、4個人同時使用平板和筆記本。目前由於帶寬較低,只能供一個人用。」

BBAUTO

然而,這種「喜大普奔」的心情不是人人都有。西班牙電信的車聯網全球主管Pavan Mathew指出駕駛者的主要任務仍然是駕駛,所以使用這一新技術的機會也不會多。

低LTE使用量將在未來2至5年繼續保持,Mathew繼續說道,不過對其它使用場景來說,例如家庭出遊和多設備,LTE會非常棒,但這不會帶來多大收入。

此外覆蓋率和流量費也是一大問題。4G才剛剛起步,短期內能夠覆蓋的地區也只有一、二線的大城市。流量費更是一大問題,如果繼續照著移動5元30M的費用標準,而且還要用戶自己付費的話,相信多數人都會望而卻步。

 

OEM們的新收入來源

 

戰略分析師Roger Lanctot表示,「4G LTE本質上應該通過為汽車增加更多功能或增強已有功能來創造新價值,而且這些新費用不應由用戶購買汽車時來承擔。這為OEM提供了有利可圖的潛在後市場機會。」

除此之外,通過4G LTE還能從汽車上收集大量數據,而OEM可以通過把一些數據賣給第三方來獲利。

今年9月,IBM和德國汽車供應商Continental宣佈合作開發一個云平台,讓OEM可以通過4G LTE技術提供一系列的服務,例如遠程軟件升級和汽車控制功能。

 

安全

 

4G LTE可提供高清視頻遠程診斷,操作人員甚至可以遠程操作汽車。如果突發疾病或是出現劫車,還能從駕駛者那裡接過方向盤。

此外,通過4G來收集汽車信息,可以知道汽車被如何使用,從而在出現車禍之前及早發現錯誤,不用等到車禍後再召回,為OEM們節省成本。越多的軟件連接到汽車,就越能瞭解車主的駕駛習慣,創造更安全和容易的駕駛。

手機是汽車安全的一大威脅,4G可推動製造商更多地把手機上的功能(如各種App)轉移到汽車上,從而避免開車時使用手機。

via telematicsupdate.com


 結論:
雷鋒網版權所有. 轉載請注明來源、作者及原文鏈結
1
相關訊息參考:http://www.leiphone.com/4g-lte-connected-car.html

南轅北轍 智能手錶路在何方?



來源:雷鋒網;作者:蘇之景苒;發佈時間:2013-12-15 13:53


watch自智能設備概念提出後,手錶這一可穿戴設備就一直處於智能化浪潮的風口浪尖上,各大廠商爭先恐後,唯恐在智能手錶領域慢人半拍。 然而,相比於三星索尼等廠商的大力推廣,普通消費者對於智能手錶的熱情卻沒有想像中的那麼高漲,賣不動成為了幾乎所有智能手錶面臨的問題。面對如此局面,我們必須要冷靜下來反思自己,究竟是產品競爭力不足?還是用戶定位模糊?亦或者我們根本選錯了方向,走上了一條根部不屬於智能手錶的路?

 

智能手錶不智能

 

首先我們要做的就是重新思考一個問題——何謂智能? 很多人會說,智能嘛,就是有一個良好的生態系統,可以用各種新奇的軟件,就如同iPhone一樣,你想看電子書,就可以下載一個電子書軟件,滿足你閱讀的 需求。是這樣嗎? 當你在使用一款iPhone時,用到舒心之處,你會情不自禁的感嘆,多美妙的軟件啊,多流暢的系統啊,但你不會說,多智能的手機。 我們甚至可以說,在沒有iPhone的情況下,諾基亞的塞班系統也會逐步構建起一個生態系統,OVI商店裡的軟件也會逐步增多,隨著電容屏的普及,操作體 驗也會不斷優化,只不過會非常漫長。

 

那麼究竟什麼才叫做智能?

 

智能者,智慧也,想你之所想,能你所不能。一款智能的設備,應該做的是智能的感應到你的思想,並根據你的思維和肢體動作,預測出你接下來的行為,自主做出合理判斷,滿足你的需求。 當你拿起手機,接聽電話時,手機自動熄屏,這叫做智能;當你抬起手腕,查看時間時,手錶自動點亮顯示時鐘,這叫做智能;當你在十字路口皺起眉頭,眼鏡自動提示向右轉時,這也叫做智能;而這一切一切的根源,不僅僅是商店裡數以萬計的軟件,而是傳感器。

watch 1

手錶這種設備屏幕過小,操作體驗不佳,把各種操作都強加到不到三寸的屏幕上,絕非明智之舉;而另一方面,手錶作為一款可穿戴設備,與人體有著最親密 的接觸,這就為各類傳感器提供了廣闊的用武之地。 所以,智能手錶理應比智能手機等有著更大的智能發展空間。

 然而,當我們審視眼下的智能手錶設備時,我們不難發現,這些設備都依然按照智能手機的發展模式,粗暴的讓用戶在如此之小的屏幕上操作,體驗非常糟糕; 同時,由於智能手錶的生態系統十分雜亂,甚至可以說處於啥都沒有的狀態,而能夠使用的軟件基本上都是從智能手機上移植而來,並沒有針對手錶進行相應的優 化,這進一步的降低了手錶的智能水準。

 因此,我們如今所宣傳的智能手錶非常的名不副實,市面上的設備更多的是「能運行微縮版手機軟件」的手錶,而並非是一款智能可穿戴設備。這種手錶不僅無法想 我之所想,能我所不能,只能被動的去服從我的指令,而且此過程的體驗還極其糟糕和反人類。 既然如此,一款稱不上智能設備的手錶,卻打著智能手錶的旗號,豈不是掛著羊頭賣狗肉,怎麼能讓用戶滿意?消費者不買賬也就合情合理了。

 

小眾OR大眾?

 

智能手錶已經誕生多年,但直至今日,智能手錶依然是一個相對小眾的 設備。 這裡的小眾,並不是指用的人少,而且指各大廠商在定位和使用上就沒有指望自己的設備是供給所有消費者使用的。要麼必須配合自己的手機,要麼針對性功能十分 侷限,簡而言之,如果你是我的菜,那麼歡迎光臨,反之,哪涼快哪呆著吧。 雖然對三星等廠商,這種定位對於自身的發展是利大於弊的,但這種小眾路線對於眼下智能手錶,乃至整個智能穿戴設備的發展是很不利的,過於分散帶來的最大問 題就是很大程度上迷惑了開發者並極大的削弱了他們的積極性,而在智能時代,沒有開發者意味著智能化的夭折。

 每一個廠商都想成為智能手錶領域的蘋果,但可惜的是,無論是三星還是索尼,都沒有拿出足夠的誠意和明確規劃,讓我們看到整個領域可能的未來,智能手錶完全成為了智能手機的副業和配件。於是乎,如今智能手錶所謂的百花齊放,其實更多的是觀望,是等待。 等待?等待什麼?

 

不是不到,時候未到

 

等待時機——————現在的智能手錶,像極了當年塞班主導的「智能」手機時代,雖然看起來百花齊放,生機勃勃,但其實都缺乏一個總覽群雄的產品出 現。那麼為什麼這款產品仍未出現?因為時候未到。 時勢造英雄,這句話在科技領域同樣適用。iPhone當年的一鳴驚人,憑藉的不僅僅是極佳的產品和革命性的生態系統,還有時代的召喚。 3G時代的到來,為iPhone鋪平了道路,沒有高效普及的3G網絡,iPhone就算空有一身本領,也無法施展。同時,屏顯技術的提升,集成處理器的革 命……這些都促成了智能手機時代。 而的智能穿戴設備,尤其是智能手錶的普及與發展,更是如此,手錶的特殊屬性同樣需要一系列的技術革新以提供支持。

手錶對續航的要求頗高,一天一充的手錶只 會讓人抓狂,這需要電池上的革命;手錶的使用場合多在戶外,強光下的顯示效果十分重要,這需要屏幕上的革命;手錶作為穿戴設備,需要和人體實現即時互動, 這需要傳感器上的革命…… 所以說,並非是三星等廠商不想設計出優秀的智能手錶,而是技術基礎上的尚不完善使得上層建築的構建殘缺不全,現在的智能手錶,更多的是一種試探性的嘗試, 而非主流產品的更新換代。

而這也進一步讓消費者的購買慾望下滑。 不過可喜的是,如今我們正處於一個技術爆炸的時代,大量的技術革新正在進行時,MOTO X讓我們看到了遠程操作的可能,間接也可如此美妙;iPhone 5S讓我們看到了協處理器的意義,低功耗處理器,我們在路上;諾基亞的lumia讓我們看到了無線充電的威力,消滅電源線,永久續航不是夢想; 三星的柔性屏幕和亞馬遜的kindle,讓我們看到了屏幕的未來,卷在手腕的手錶,你喜歡嗎;這一系列的技術革命正孕育著智能手錶的未來,量變終有一天會 帶來質變,而質變的那一天,正是新時代的啟明。

 

總結

 

如今的智能手錶,智能化的名不副實極大的影響了用戶體驗,定位的狹窄更是讓使用場景愈發侷限,也分散了開發者,而最重要的是,技術支持的尚不完善極 大的阻礙了智能手錶的發展,讓購買智能手錶成為了一件並不明智的行為,賣不動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但可喜的是,現在正處於技術爆炸的時代,量變引發的質變已在不遠的未來,智能手錶的現狀無法掩蓋其未來的光明,一個新的時代即將誕生。 Fitbit Force和Jawbone UP24: 兩大頂級運動追蹤器PK


 結論:
雷鋒網版權所有. 轉載請注明來源、作者及原文鏈結
1
相關訊息參考:http://www.leiphone.com/k-where-is-the-way.html

谷歌為什麼需要這麼多的機器人?



來源:雷鋒網;作者:吳德新;發佈時間:2013-12-16 13:28


BD_head在一口氣收購完7家機器人創業公司後,上週谷歌又收了鼎鼎大名的Boston Dynamics(以各種獸型機器人見長)。谷歌到底為什麼需要這麼多的機器人呢?


當下PC和移動端的份額趨於穩定,除卻進展緩慢的可穿戴設備,web端已經被微軟的windows、蘋果的iOS和他自家的Android瓜分得差不多了。未來幾年內移動端的創新肯定會減緩。

之後是穿戴設備,Google Glass讓我們做web使用者的同時也成了web時時的攜帶者。用戶所有的交互、路徑和消費都可以變成線上數據。但這樣還遠遠不夠,谷歌是一家野心(正面的說法叫願景)龐大的數據和服務公司。數據和服務兩者是相輔相承的。

過去谷歌的服務僅僅限於線上的信息流,但機器人可以把它現有大數據轉變成實體服務,同時機器人可以大大擴充人類用戶的數據收集範圍。未來谷歌的地圖測繪、工業應用甚至太空探測活動都會有很大程度的機器人參與。

BD03

Boston Dynamics的獸型機器人

工業機器人會取代流水線上日益昂貴的人工(可能會引發大規模失業問題),比如像富士康這樣的人力消耗大戶同期也在投資機器人;無人駕駛汽車和無人機會優化交通和物流。從個人應用來說,家用護理機器人會擔當家務、照顧老人;更實際的硬件產品已經在幫我們減肥或者看家了。

機器人就像功能機時代的Android,Android的早期很多人不解,現在也是一樣。

BD 01

Boston Dynamics的獸型機器人

這次收購的BD擁有眾多的獸型機器人成果,這些也許不能直接用於谷歌即將發展的物流/倉儲機器人。BD雖然是業內頂尖的技術公司,但仍是小眾的,谷 歌的參與一下子提高了機器人研究的曝光度。另外,BD最擅長的是系統控制和穩定性,這兩者是機器人發展的底層平台,有了這個平台谷歌工程師的想像力才能盡 情發揮。

Via: TC


 結論:
雷鋒網版權所有. 轉載請注明來源、作者及原文鏈結
1
相關訊息參考:http://www.leiphone.com/d-google-and-boston-dynamics.html

超強自拍 美圖手機 1S 上手體驗



來源:雷鋒網;作者:神諭;發佈時間:2013-12-13 19:09


375說起自拍,很多妹子第一時間應該就想到美顏,說到美顏,就容易想起老牌的美顏軟件——美圖秀秀了。而這一款美圖手機 1S 作為美圖秀秀最新推出的一款美顏手機,在自拍美顏方面又再提升了一個層次,現在我們就一起來體驗這款自拍神器吧。


基本參數

CPU:MT6589 Turbo 四核 1.5GHz(16G版) / MT6589 四核 1.2GHz(8G版)
GPU:PowerVR SGX544
RAM:1GB;ROM:8GB/16GB(可選)
電池容量:1800mAH 鋰聚合物充電電池(可換)
屏幕尺寸:4.5 英吋
顯示技術:全視角 IPS,可視角 178°,分辨率:1280×720 像素
觸摸屏:全貼合 GFF 電容屏,多點觸控,PPI:326 像素每英吋
後置攝像頭:800 萬像素
前置攝像頭:800 萬像素(納米防眩光遮光罩設計)
傳感器類型:背照式 2 代 CMOS
閃光燈:LED 閃光燈
光圈:F2.2 大光圈
特色功能:智能美顏(1~7 級)

nEO_IMG_334 
美圖 1S 的包裝比較講究,頗有珠寶盒包裝的風格。

nEO_IMG_335 
側面有燙銀的美圖標誌。

nEO_IMG_336 
背面是手機的一些相關信息。

nEO_IMG_337 
把盒子打開,裡面還有一個更結實的盒子,外層甚至還有海綿套包著。

nEO_IMG_364 
把套子拿掉,這個就是美圖手機 1S 的包裝盒子了,盒子很高貴的感覺。

nEO_IMG_365 
上面還有一把小鎖子,剔開才能打開盒子。

nEO_IMG_366 
打開盒子,很有一種手飾包裝盒的感覺。

nEO_IMG_367 
這個就是美圖手機 1S。

nEO_IMG_368 
下面還有一個銘牌,標明這款手機是美圖 1S。

nEO_IMG_369 
拉開上面的隔層,下面還有一些手機配件。

nEO_IMG_370 
比較厲害的是它把每個配件都獨立包裝起來……

nEO_IMG_349 
電源適配器和數據線。

nEO_IMG_350 
配送的耳機。

nEO_IMG_351 
耳機設計的樣式比較獨特。

nEO_IMG_371 
美圖手機1S 的電池。

nEO_IMG_372 
電池只有 1800 毫安,考慮到 MTK 四核和女生只用來自拍,基本也足夠了。

nEO_IMG_373 
另外還有說明書、保修卡、配置清單、美圖 VIP 會員卡和保護膜。

nEO_IMG_374 
先讓我們愉快地撕掉出廠貼膜。

nEO_IMG_375 
裝 入剛才拿出來的電池,讓我們點亮屏幕,這個就是美圖手機 1S 了。整體外觀跟第一代美圖手機相差不多,右側有一個實體的拍攝鍵,拍攝鍵比較偏向中間,用來當後置攝像頭拍攝鍵是不科學的。這個拍攝鍵純粹只是為了前置拍 攝而生,無論左右手握持,都可以很順利使用這個拍攝鍵自拍,不過不是兩段式按鍵,按下去倒數兩秒就是拍照了。

nEO_IMG_376 
手機上方是聽筒,左側是傳感器,右邊是前置 800 萬像素攝像頭。

nEO_IMG_377 
底部三大金剛,是有背光燈的,不過光線比較弱,在夜間用也足夠了,在下面是美圖的標誌,標誌旁邊的小孔是麥克風。

nEO_IMG_378 
手機側面有一圈塑料材質金屬色裝飾,右側是電源鍵和拍攝鍵。

nEO_IMG_379 
電源鍵特寫。

nEO_IMG_380 
頂部的 3.5mm 耳機插頭。

nEO_IMG_381 
左側是音量鍵。

nEO_IMG_382 
底部只有一個 USB 接口,要打開後蓋的話,也需要借助這個凹槽打開。

nEO_IMG_383 
背部,一整塊珠光粉配色。

nEO_IMG_385 
頂部的 800 萬像素攝像頭和 LED 補光燈。

nEO_IMG_386 
底部是美圖標誌和揚聲器。

nEO_IMG_387 
接下來我們打開後蓋,看看內部做工吧。

nEO_IMG_388 
左側是 SIM 卡卡槽,右側是 TF 卡卡槽。

nEO_IMG_390 
美圖手機 1S 的可視角度還是較為不錯的。

nEO_IMG_391 
側面。

nEO_IMG_393 
各個角度的可視效果不錯。

nEO_IMG_394 
美圖手機 1S 配備的 800 萬前置攝像頭,畫質很高清,自拍效果很好。

nEO_IMG_395 
由於我們手上的美圖手機 1S 是限定版,還有一份額外的限量版禮包。

nEO_IMG_396 
裡面的保護套下面還藏有一根卡針和小卡轉大卡的卡托。

nEO_IMG_397 
還有兩個美圖公仔。

nEO_IMG_398 
另一盒包裝裡面是兩張保護貼膜,底層還有抽獎券和一面小鏡子,配件非常豐富。

系統

5437373 
美圖手機 1S 的界面基本都是原生設計,不過更改了一些圖標和系統配色,系統使用比較飽滿的圖標方案。

75737 
系統配色基本上使用與外殼一樣的粉色。

537373 
電話界面和短信界面。

736737 
小編手上這款手機是 16G 版本,大概還有 12G 空閒空間可用,RAM 為 1G,算是足夠使用。


遊戲

nEO_IMG_Screenshot_2013-12-13-16-40-43 
《神廟逃亡 2》,高效果流暢運行。

nEO_IMG_Screenshot_2013-12-13-16-40-39 
雖然跑著挺無聊的,不過好像很多妹子喜歡的樣子。

nEO_IMG_Screenshot_2013-12-13-16-49-00 
《我的世界》安卓版,屌炸天的遊戲,雖然目前只是開發版,但是基本上也已經還原了 PC 端的全部功能,甚至可以聯機玩(雙方處於同一個局域網)。

nEO_IMG_Screenshot_2013-12-13-16-50-52 
然而讓人最驚訝的就是該開發版只有 10MB 大小,可見優化是多麼的離譜,運行也是非常順暢,上天挖地一樣正常。

nEO_IMG_Screenshot_2013-12-13-17-00-49 
《刺客信條 海盜奇航》近來育碧新出的遊戲,由於使用了大量的 3D 場景,所以對手機性能有點要求。

nEO_IMG_Screenshot_2013-12-13-16-57-47 
但是在美圖手機 1S 上也可以完美流暢運行,不會卡頓。

視頻播放

對於很多妹子來說,閒來無事看看視頻還是必須的,這裡我們直接試放一些 1080P 不同格式的高清視頻來體驗一下這款手機的播放能力吧(以下視頻均使用原生播放器)。

nEO_IMG_Screenshot_2013-12-13-18-48-56 
《生活大爆炸》 1080P MKV 格式,播放流暢無卡頓。

nEO_IMG_Screenshot_2013-12-13-18-49-47 
《變形金剛》 1080P,MOV 格式,流暢無卡頓。

nEO_IMG_Screenshot_2013-12-13-18-50-20 
《戰地 3》 1080P,高碼率 MP4 視頻,播放流暢無卡頓。

nEO_IMG_Screenshot_2013-12-13-18-50-39 
《戰地 4》 1080P,MP4 視頻,同樣播放流暢無卡頓。
由於妹子們不會去考慮視頻用硬解會不會流暢,只會去考慮畫面是否足夠清晰,直接播放夠不夠流暢,所以我們就沒必要去糾結它的硬解能力了。而且目前的主流播放器已經支持絕大部分的視頻格式了,這點我們就不多糾結了。

拍照

nEO_IMG_Screenshot_2013-12-13-17-12-53 
美圖手機 1S 的拍攝界面比較簡潔,很容易上手。

4567373 
可以調節的也不多,確實對於妹子的來說,需要的不是專業的手動調節,而是單純的高清自拍再自動美顏就足夠了。

453273737 
在拍攝界面上就可以調節美顏級別,美顏也是實時顯示的,很厲害,此外還有一些實時濾鏡。

nEO_IMG_Screenshot_2013-12-13-17-17-28 
前置的 800 萬像素攝像頭一樣支持自動對焦和即時美顏和實時濾鏡。

nEO_IMG_IMG_20131213_171515 
原圖無美顏拍照。

nEO_IMG_IMG_20131213_171519

級美顏,噗。

nEO_IMG_IMG_20131213_153241 
這是後置攝像頭拍攝的,畫質還可以。如果你是正常拍攝一些照片之類的,就記得關掉美顏。

nEO_IMG_IMG_20131213_153215 
不然就會變成這樣……磨得太厲害了。

nEO_IMG_IMG_20131213_173304 
妹子們的 7 級美顏自拍,從 EXIF 上看到前置攝像頭採用了 F/2.2 的大光圈,表現很不錯。

nEO_IMG_IMG_20131213_175339


上面的僅僅只是美顏,除了自動美顏之外,絕對不滿意還可以自己進行微調:
1898+894 
美圖手機 1S 自帶美圖秀秀,拍完之後就可以在樣張回看哪裡直接調動美圖秀秀進行美化。

418978 
此外還有自動美顏功能,覺得膚色不夠紅潤也可以調節膚色之類的。

總結

這款美圖手機 1S 採用了比較討好妹子的珠光粉配色,加上滿目粉色的圖標和系統配色,估計能受到不少妹子喜歡。至於屏幕表現來說,可視角度和色彩表現都不錯,玩遊戲、觀看視 頻圖片的體驗也不錯。比較遺憾的性能不算很強,不過由於定位只是自拍手機,所以我們就不多做糾結了。

7 級美顏很暴力,美顏相機直接簡單粗暴,實為自拍神器,連一貫不自拍的小編都忍不住拍了一張。隨機配件比較厚道,該送的基本都送了,手機的定位人群也很清 晰,就是純粹的用來給妹子自拍用,確實是一款不錯的自拍手機。


 結論:
雷鋒網版權所有. 轉載請注明來源、作者及原文鏈結
1
相關訊息參考:http://www.leiphone.com/meitu-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