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愛范兒;作者:何宗丞;發佈時間:2013-12-19, 07:00
由於未能與道瓊斯公司達成協議,在華爾街日報供職 22 年之久的沃爾特·莫森伯格(Walt Mossberg)即將闊別「個人數字生活」的專欄。作為當今科技界首屈一指的媒體人、評測師,莫森伯格的言語舉止足以影響一款產品的銷售乃至公司的股 價。2007 年《紐約客》雜誌曾撰文稱「人人都聽莫森伯格。」
在自己於華爾街日報的消費數碼評測生涯行將落幕之際,莫森伯格在華爾街日報上發表了自己最後一篇文章,評選出了 22 年科技浪潮中的最具影響力的 12 款科技產品。
1. 「牛頓」掌上電腦
1993 年由蘋果公司推出「牛頓」儘管成為蘋果歷史上著名的失敗產品,但莫森伯格認為,它預示了今天一些最尖端的技術,包括早期的人工智能。
2. 網景瀏覽器
1994 年誕生的 Netscape Navigator(網景瀏覽器)是歷史上第一款成功的消費級瀏覽器,儘管後來被微軟 IE 瀏覽器摧毀,但卻讓 Web 走進千家萬戶。莫森伯格說:「你每打開一個 web 頁面,你都可能看到網景留下的遺產。」
3. Windows 95
莫森伯格認為,Windows 95 最大的貢獻在於鞏固了圖形用戶界面和鼠標交互形式。儘管蘋果 Macintosh 早了十年,但相比之下,更加簡練的 Windows 95 將這一形態的操作系統傳播給更廣泛的受眾。
4. Palm Pilot
1997 年誕生的 Palm Pilot 是首個成功的個人數字助理(PDA),它直接催生出第一款智能手機——Treo,並吸引了大量第三方應用,為今天應用程序商店的誕生做出鋪墊。
5. Google 搜索
「我使用 Google 的每一秒,都能明顯感覺到比之前更快更精準。」莫森伯格認為,從某種程度上看,Google 搜索引擎推動了整個互聯網的發展。
6. iPod

誕生於 2001 年的 iPod 是第一款主流的數字媒體播放器。它不僅拯救蘋果公司於危難之際,更開創了 iPod 的流行文化和劃時代意義的 iTunes 商店,將蘋果推上了一個新的歷史高度。
7. Facebook
2004 年出現的 Facebook 將互聯網帶進了社交媒體時代。如今,全球超過十億用戶在使用它,Facebook 改變了整個互聯網的概念。
8. Twitter
2006 年誕生的 Twitter 看似是 Facebook 的競爭對手,但它卻做著截然不同的事情,它是一個全球即時通訊系統,區區 140 字卻每一秒都在更新最重磅的新聞。它改變了人們的數字生活。
9. iPhone
莫森伯格說,2007 年誕生的 iPhone 是第一款真正意義上的智能手機,它將 iPod、網絡設備和手機三者融為一體,而革命性的多點觸控也影響深遠。
10. Android
Android 同樣引領了移動互聯網浪潮,作為目前全球設備量最多的平台,Android 通過更廉價的設備讓更多人接觸到移動互聯網。
11. MacBook Air
2008 年被喬布斯從信封中拿出的 MacBook Air 是第一款拋棄光驅的電腦。莫森伯格認為,MacBook Air 是史上最出色的筆記本電腦,它直接催生了 Windows 平台上「超極本」的概念。
12. iPad
iPad 不僅一雪了「牛頓」的前恥,更終結了另一個行業——上網本,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筆記本電腦的地位。如今,近 50 萬款專屬應用,也遠遠超越了其他平台的平板電腦。
莫森伯格提到,自己評選的標準有兩個,一是產品必須在易用性上有所提升,能為消費者帶來附加值。正如自己在 1991 年為專欄寫下的第一句話:「PC 太難用了,但這並非你的錯。」二是產品改變了數字歷史的發展進程,或通過影響接下來的產品和服務,或通過改變人們生活和工作的方式。
最後,莫森伯格還特別提到,一定會有人吐槽自己評選的產品中蘋果產品入選過多,而他給予的回答是:「在我寫專欄的這些年,蘋果產品的影響力和突破比任何一家公司都要多。」
題圖來自:downtheavenue
結論:
|
愛范兒 版權所有. 轉載請注明來源、作者及原文鏈結
|
1
|
相關訊息參考:http://www.ifanr.com/389997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