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9日 星期一

iPad mini Retina 評測:2013 最優秀移動設備



來源:愛范兒;作者:黃思俊;發佈時間:2013-12-5, 10:24 


DSCF2728

iPad mini 遇上視網膜,對很多人來說是近兩年最想添置的平板設備。

從去年初代 iPad mini 發佈以來,許多人有了這樣的願景:只要這款設備上多一塊視網膜屏幕,那它將會成為我下一款平板。

今年,你們得償所願,iPad mini with Retina Display 來了(簡稱為 iPad mini 2,下同)。

A7

視網膜不再沉重
今年 iPad mini 的 Retina 化在消費者心理上多少是一個 「必然」,它效果驚豔,但已不屬驚喜。這次的更新中,蘋果給我個人最大的驚喜在於它的大腦 A7。

這次在 iPad mini 2 上的這顆 A7 與 iPhone 5s 上一樣,採用雙核架構並由三星的 28nm 工藝加工,頻率為 1.3GHz,內置 1GB RAM,圖形芯片為四核心的 PowerVR G6430。另外,無論 A7 作為全球第一顆 64 位移動處理器,還創新地加入協同處理器 M7,這顆 soc 注定吸引無數眼球。

但是以上不能算作驚喜,因為蘋果移動平台架構每年的迭代都是 「X2」 的提升,A7 在這方面只能算是兌現承諾。

DSCF2732
DSCF2734
DSCF2664

驚喜之處在於,移動平台硬件經過幾年的進步,一塊單純從手機移植過來的 soc,已經能夠應付 2048 x 1536 高分辨率所需要的運算動力。

蘋果已經能夠將 A7 設計得足夠低功耗,同時足夠強大。之前,蘋果一直都是通過加強版處理器來應付(如 A5X、A6X),通過提高運算頻率、GPU 核心數來滿足視網膜驚人的性能要求。當然,代價就是高耗電(更大的電池)、高發熱、更厚的厚度和重量。

體現在 iPad 3 和 iPad 4 上,就是屏幕與圖形處理芯片造成的高耗電和高熱量,從而需要捆綁一塊超高容量電池、超長的充電時間,以及更高的厚度和重量。

但這樣的窘況已成為過去。今年的 iPad Air 和 iPad mini 2,前者經過前兩代優化已經脫胎換骨,後者第一次全方位突破,代價也僅僅是 0.3mm 厚度,以及 20 來克的重量上升。

這些,皆是 A7 在設計上取得的突破,也是蘋果定製芯片方案越來越駕輕就熟的體驗,不是從性能參數就能表現出來。

Form factor

輕、薄、隨心所欲
說回這次的產品,這次愛范兒拿到的是一部 WiFi+Cellular 版本的深空灰 iPad mini 2,顏色與今年的 iPhone 5s 看齊。和之前手上的初代 iPad mini 比較,二代除了提升顯然易見的屏幕外,背部也多了一顆麥克風,而且做工上,背部的蘋果 logo 也作了更改,從之前的 「印」 回歸大尺寸 iPad 上的 「嵌」。

相比於第一代「二奶配置」相比,一年後問世的 iPad mini 2 從各方面都已經有顯著的提升。不再像初代 iPad mini 那樣處處顯露出蘋果為大尺寸 iPad 留一手的痕跡,這次 iPad mini 2 已在全方位向 iPad Air 看齊,看得出,7.9〞 小平板已經成為蘋果戰線上的主力成員。

iPad mini 2 厚 7.5mm, 重 331(WiFi)/341g(WiFi+Cellular),比上一代厚了 0.3mm,重量增加了 20 來克,相信是因為電池加大的緣故。不過這次因視網膜屏幕造成的差別也縮到非常小。得益於附送更強力的充電器、充電時間沒有明顯上升,使用下來也沒有太嚴重 的發熱情況。

DSCF2647
DSCF2653

我手上有一部 iPad 3,同是視網膜設備,iPad mini 2 只有前者一半的重量,但帶來的不僅僅只有數字上的差別。前者的重量是一款 10〞 平板的標準重量,這方面它不算最優秀(索尼 Xperia Tablet Z 向你招手),也決定了它是一款典型的雙手握持設備;而當後者的體積和重量下降到一個臨界點時,用戶發現單手握持已毫無壓力,因此感覺到的並不是參數上那 300g 的差別,而是一個質的變化。

換句話來說,同樣是 Retina 屏幕,這一代視網膜版 iPad 不再需要熱情卻昂貴的特製版 soc,iPad mini 2 放在手上你會發覺,出色的屏幕,並不需要為此在其他方面作出妥協。

既然屏幕回到同一起跑線,那麼用功能來劃分的話,一句話就是:如果 iPad 是雜誌,那 iPad mini 就是小說。

DSCF2750

屏幕

還有所求?
首先是與第一代 iPad mini 對比,相信一張圖已經能說明問題。

IMG_7018
IMG_7017 
上為 iPad mini 2,下為 iPad mini,點擊圖片放大

與其他視網膜設備比較的話,iPad mini 2 上為一塊 7.9〞 @ 2048 x 1536 IPS 屏幕,PPI 為 326 與 iPhone 5s 看齊。因此從字面上與 PPI 為 264 的全尺寸 iPad 比,iPad mini 2 的畫面將會更加精細。

實際使用中,可能是我沒有配備寫輪眼的原因,因此發現差別並不大,從顯示精細度上來看,兩者都已非常優秀。

DSCF2658
DSCF2660

但值得一提的是,當以一定角度偏移看屏幕的時候,就會發現 iPad mini 2 的屏幕會比 iPad 3 更通透,對比下會後者的玻璃與屏幕間彷彿多了一層空氣。

至於其他評測提到的色域問題,例如藍、綠色的色偏,在同一張藍色天空的壁紙中可以看出,iPad 3 上的藍色從中央(淺)到邊緣(濃)的過渡,比 iPad mini 2 更加明顯,而在綠色的顯示上,iPad 3 上的翠綠在 iPad mini 2 反而會顯得稍暗淡。

不過需要說明的是,這是在有目的對比的前提下,眼睛告訴我的結果。從嚴謹測試中我們得出 iPad mini 2 色域不夠的結果是一個事實,如果你需要在上面進行一些對顏色準度較高的作業,那麼屏幕大小和表現更理想的 iPad Air 可能更加適合。但單純從內容消費和娛樂的角度上看,這一點貌似問題不大。

還是那句,如果你是一名技術指標完美主義者,那麼相信下一代 mini 產品才會解決這個問題。

閱讀

細膩,但需要優化
前面提到重量與屏幕上的改進,最直觀的體驗在於閱讀上。細膩、清晰的文字,你不再需要雙手去支撐,在瀏覽全尺寸網頁時,不必縮放則可清晰地看到每一粒文字。

一隻手就能輕鬆拿起的重量所帶來的好處是,閱讀時你不會再因為設備的沉重感而出戲,更輕的重量還造就更多的閱讀姿勢,什麼,你以前就能躺在床上舉著 iPad 看完一部電影?那請忽略我。

不過我注意到一點就是,雖然 iPad 上目前已經有數十萬為其獨身打造的應用,但是更多是為全尺寸產品設計,許多應用在佈局、文字大小的默認設定在 iPad mini 2 上仍顯得太小。目前的解決方法有兩個:一個是適應,另一個是在應用內、或者係統設定中將默認字體調大。但總的來說,希望未來有更大專門為 iPad mini 優化的應用。

DSCF2695

遊戲

操控與性能皆完美
今年蘋果全線 iOS 新品都採用了 Imagination Technologies 旗下最新的 PowerVR G6430 四核心 GPU,在輕盈的體積、功耗下已完勝去年 iPad 4 上頂級的 SGX554,相信明年更多遊戲大作會繼續挖掘這塊 GPU 的潛力。

遊戲性能方面不需要有太大顧慮,測試過幾款主流的大型遊戲,如特效豐富的水上競速遊戲《Riptide GP2》,以及兩款主機級別遊戲如《魔幻堡壘(Bastion)》和最近比較紅的《海之號角》,在 iPad mini2 上均有非常出色的表現。

但我認為 iPad mini 2 的遊戲體驗依然高過同門的 iPad Air,理由是得益於更小、更輕的機身,iPad mini 2 比全尺寸 iPad 有更好的把持感,特別在玩需要長時間運用手臂肌肉的賽車類遊戲時,iPad mini 2 的手感更接近手柄,長時間操作也更不容易感到疲倦。因此在性能與全尺寸機型看齊的前提下,iPad mini 2 將擁有更好的操作感(相反的,iPad Air 將擁有更大的視野)。

IMG_7025
IMG_7022

多媒體

當你一個人的時候,它是完美的
雖然對於大多數平板來說都不是問題,在 iPad mini 2 上看視頻仍然是不錯的體驗,但和全尺寸 iPad 比較,前者更適合一個人獨享,當然這點因人而異。

外放效果在 iPad mini 2 上的表現是兩個字:遺憾。外放之前在 iPad 上一直都 「不咋地」,本以為這次升級為立體聲喇叭,iPad mini 2 至少會顯得好一點,但一週使用下來我沒有得到一個非常深刻的印象。可能因為發聲單元體積限制,iPad mini 2 聲音是太太扁平了,而且將音量放到最大時,還會出現破音。總的來說,音量上 iPad mini 2 是一位體弱的太平公主。對了,在遊戲中,別忘了你的手還會遮蓋住其中一邊的喇叭。

對我來說,要有一個正常的聽覺體驗,需要戴上一副耳機。iPad mini 2,可能更適合一個人。
不過如果只需要在使用中達到 「聽到」 的需求,這點還是可以無視的。

網絡

更好的 WiFi、4G 網絡支持
WiFi 方面也有不錯的提升,今年兩部新 iPad 除了繼續支持雙頻段(2.4GHz 和 5GHz)的 802.11n WiFi 外,更配備了 MIMO 雙天線技術。因此在路由器配合下,室內最大可到達 300 Mbps(下圖中未達到全速,只有 240Mbps)。

好處是什麼呢?先不要太開心,對於下載來說其實增益不大,但更高的 WiFi 速度,能直接影響一些依賴內網功能的使用體驗:例如更好的 Airplay 質量,更好的內網媒體文件調動速度(例如當你有 NAS 的話),抑或單純和你的電腦傳輸文件更快了(例如 iTunes 無線同步)。而且理論上,MIMO 雙天線也能提供更好的 WiFi 連線質量。

IMG_7028

另外 iPad mini 2 也提供蜂窩版本選擇,提供對 4G 網絡的支持。目前愛范兒手上的是香港版,傳說中的三網通吃版。在測試種使用聯通 3G 流量卡,速度與另一部簽約版的 iPhone 5 類似,處於正常水準。而未來隨著國內 4G 網絡的開通,新一代 iPad 在戶外無線上網的表現將讓人期待。

IMG_7029

輸入

iPad mini 2 談生產力?
昨天陳一斌提到 iPad 的生產力,我認為這是一個非常有趣、也需要長時間探討的問題。

iPad mini 2 性能、顯示效果強大,同時足夠便攜。在個人的使用中,iPad mini 2 對我來說最常用的辦公用途就是手持的情況下打字。

iPhone 的鍵盤太小,因此有時候我會選擇將它翻轉到橫向模式以換來更大的鍵盤。而在 iPad mini 2 上,縱向模式的鍵盤卻恰恰與 iPhone 橫向的鍵盤大小相當。而且得益於 iPad mini 2 窄邊框屏幕,這時雙手的拇指仍然能夠得著對方,形成一個連貫的打字感覺,這點比全尺寸 iPad 感覺更好。

DSCF2709
DSCF2711

但另一方面,如果將 iPad mini 2 連接藍牙鍵盤,當作為常規電腦使用的話,因為屏幕尺寸限制,效果則未如全尺寸 iPad 理想。

性能上,iPad mini 2 完全運行 iWork 和 iLife 不在話下,比 iPhone 只能 「看看」 強不少。另外,拿 iPad mini 2 在手上回回郵件、寫寫文章的話,也是一款非常合格的工具,其餘則不要抱太大期望。

DSCF2774

其他

由於時間問題,這次評測中仍難對 A7 處理器的 64 位架構的優勢,以及 M7 協同處理芯片作詳細的探究,不過相信隨著這些新技術在移動設備上愈趨普及,以及周邊產品的配合,它們的優勢將會逐漸明顯。

從今年 9 月開始,iPhone 5s 到 iPad mini2,蘋果全新一代 iOS 產品線已經全數上市了。不過在 iPad mini 2 上我們仍然能看到一些問題。

例如一些應用會出現莫名其妙的閃退,以及疑似因為 64 位架構造成的內存消耗增加的問題,主要體現在 Safari 多頁面下很容易會出現自刷新現象,這在同是 1GB RAM 的 iPhone 5 或 iPad 3 上,是不存在的。

希望以上這些問題會在未來通過軟件,在一定程度上作出修復。

但瑕不掩瑜,這款產品保持蘋果一如既往的 10 小時續航、頂尖的顯示效果與使用體驗,同時做到在設計和便攜性上無可挑剔。

我認為 iPad mini with Retina Display,依然是今年乃至明年上半年最優秀的移動設備。

最後,多謝你花時間看完愛范兒對這款 iPad 的評測。

那麼,它會是你的菜麼?

DSCF2720


 結論:
愛范兒 版權所有. 轉載請注明來源、作者及原文鏈結
1
相關訊息參考:http://www.ifanr.com/383999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