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深圳的朋友說,深圳現在每個月平均冒出200款Android系統的手機手錶,這個數據我感覺有些誇張,可能達不到200款,每個月50款還是有的。
關於對智能手錶的看法,張海春跟我約這篇稿約了半年多了,一直遲遲沒有動筆寫有兩個原因,一是我真的談智能手錶就有種反胃的感覺,二是一直礙於過去 的身份沒有辦法完美的闡述內心的真實想法,現在終於靜下心來以消費者和EX智能手錶創業者兩個角度去思考到底智能手錶應該是什麼樣才能成為一款真正的主流 產品。
一、高續航能力+革新式充電方式
續航一直是所有電子產品的詬病,展現到智能手錶上尤為突出!我在做inWatch的時候被問的最多的問題就是「你們的手錶能待機多長時間?」我每次 都只能巧妙的把問題岔開來迴避,在我看來,以目前的電池技術來看很難完美解決這個問題,需要等電池技術來次大突破才能OK,需要同等體積的電池存電量是過 去的5~10倍才能打破現狀。

充電方式我希望這個手錶至少是無線充電,每天睡覺前往床頭櫃的無線充電板一放,早晨一拿,這才是完美的充電體驗。至於插USB的充電方式,送兩個字可以表達我的心聲:呵呵
二、十足的科技感+強有力的產品辨識度
我一直認為一個新時代的智能手錶走時尚路線就是扯淡,傳統的高價手錶是具備珠寶屬性的,是可以父親戴完傳給兒子的。而智能手錶跟智能手機一樣是消費 電子品,最喜歡消費電子品的用戶是如同雷總說米粉那樣「20至30歲左右的理科男」這些用戶購買智能手錶的理由最大為「酷炫」「科技」「屌炸」「前沿」。 而目前的智能手錶的外形都太像傳統手錶了,一個表盤配個錶帶,非常期待不像手錶的手錶。
強有力的產品辨識度我認為也是很重要的一點,當我買了個智能手錶後,希望我的朋友能夠圍繞我的手錶展開討論,出現類似「這不是XXXX的智能手錶麼!」「哇,你這個XXXX的手錶真的和宣傳上說的一樣嗎?」而不是出現「哇,你快看,那人戴智能手錶,還真有傻X買這種玩意」
三、抹掉原生Android的味道+極致的UI設計
現在這幫做手錶的,從三星的Gear到深圳的山寨,一個都不願意請優秀的視覺設計師來搞搞手錶內部界面,不是把原生系統刷進去,就是設計的難看要 死,讓人打開深入玩弄的慾望都沒有。我希望這個手錶不管是扁平化設計還是擬物化設計,能出一款內部所有頁面用心做的手錶,美的事物人人愛。
四、操作致簡,高效
把大象裝冰箱裡是三步,拿手機打電話是六步(拿出電話-按鍵-解鎖-通訊錄-找人-撥出),拿智能手錶打電話可能只有兩步(把手抬到嘴邊-直接說被呼叫者名字)
真正的跟手勢以及語音助手完美融合我認為是智能手錶的標配。在人多的地方我拿著手機操作語音很傻,但是拿手錶操作語音就很酷炫,會吸引無數的目光。
五、跟其他智能設備相輔相成又獨立共生
關於智能手錶到底是手機的衍生還是獨立的設備,這個話題爭吵了有大半年,我認為最極致的智能手錶一定要能和像智能手機,智能電視,智能門鎖,智能窗 簾,智能秤這樣的智能設備完美互動,又能在沒有他們時獨立運行。其實個理論也同樣適合其他的智能設備,你說一個智能秤如果沒有智能手機就不能看自己體重的 話那不是倒退是什麼?
最後,回過頭來看,其實二三四五點無論是大公司蘋果三星還是小公司們,都能通過有效的市場競爭逐漸完善各家產品進行優勝劣汰,而最要命的電池問題仍 然是短時間內難以解決的,也是所有智能手錶廠商最頭疼的部分,據不靠譜小道消息稱,蘋果的iWatch在等康寧的大猩猩屏幕的同時也在等電池技術的革新, 不過,iWatch不管怎樣,大約明年的上市日期仍然可待,畢竟有的模具都已經開好了
關於對智能手錶的看法,張海春跟我約這篇稿約了半年多了,一直遲遲沒有動筆寫有兩個原因,一是我真的談智能手錶就有種反胃的感覺,二是一直礙於過去 的身份沒有辦法完美的闡述內心的真實想法,現在終於靜下心來以消費者和EX智能手錶創業者兩個角度去思考到底智能手錶應該是什麼樣才能成為一款真正的主流 產品。
一、高續航能力+革新式充電方式
續航一直是所有電子產品的詬病,展現到智能手錶上尤為突出!我在做inWatch的時候被問的最多的問題就是「你們的手錶能待機多長時間?」我每次 都只能巧妙的把問題岔開來迴避,在我看來,以目前的電池技術來看很難完美解決這個問題,需要等電池技術來次大突破才能OK,需要同等體積的電池存電量是過 去的5~10倍才能打破現狀。

充電方式我希望這個手錶至少是無線充電,每天睡覺前往床頭櫃的無線充電板一放,早晨一拿,這才是完美的充電體驗。至於插USB的充電方式,送兩個字可以表達我的心聲:呵呵
二、十足的科技感+強有力的產品辨識度
我一直認為一個新時代的智能手錶走時尚路線就是扯淡,傳統的高價手錶是具備珠寶屬性的,是可以父親戴完傳給兒子的。而智能手錶跟智能手機一樣是消費 電子品,最喜歡消費電子品的用戶是如同雷總說米粉那樣「20至30歲左右的理科男」這些用戶購買智能手錶的理由最大為「酷炫」「科技」「屌炸」「前沿」。 而目前的智能手錶的外形都太像傳統手錶了,一個表盤配個錶帶,非常期待不像手錶的手錶。
強有力的產品辨識度我認為也是很重要的一點,當我買了個智能手錶後,希望我的朋友能夠圍繞我的手錶展開討論,出現類似「這不是XXXX的智能手錶麼!」「哇,你這個XXXX的手錶真的和宣傳上說的一樣嗎?」而不是出現「哇,你快看,那人戴智能手錶,還真有傻X買這種玩意」
三、抹掉原生Android的味道+極致的UI設計
現在這幫做手錶的,從三星的Gear到深圳的山寨,一個都不願意請優秀的視覺設計師來搞搞手錶內部界面,不是把原生系統刷進去,就是設計的難看要 死,讓人打開深入玩弄的慾望都沒有。我希望這個手錶不管是扁平化設計還是擬物化設計,能出一款內部所有頁面用心做的手錶,美的事物人人愛。
四、操作致簡,高效
把大象裝冰箱裡是三步,拿手機打電話是六步(拿出電話-按鍵-解鎖-通訊錄-找人-撥出),拿智能手錶打電話可能只有兩步(把手抬到嘴邊-直接說被呼叫者名字)
真正的跟手勢以及語音助手完美融合我認為是智能手錶的標配。在人多的地方我拿著手機操作語音很傻,但是拿手錶操作語音就很酷炫,會吸引無數的目光。
五、跟其他智能設備相輔相成又獨立共生
關於智能手錶到底是手機的衍生還是獨立的設備,這個話題爭吵了有大半年,我認為最極致的智能手錶一定要能和像智能手機,智能電視,智能門鎖,智能窗 簾,智能秤這樣的智能設備完美互動,又能在沒有他們時獨立運行。其實個理論也同樣適合其他的智能設備,你說一個智能秤如果沒有智能手機就不能看自己體重的 話那不是倒退是什麼?
最後,回過頭來看,其實二三四五點無論是大公司蘋果三星還是小公司們,都能通過有效的市場競爭逐漸完善各家產品進行優勝劣汰,而最要命的電池問題仍 然是短時間內難以解決的,也是所有智能手錶廠商最頭疼的部分,據不靠譜小道消息稱,蘋果的iWatch在等康寧的大猩猩屏幕的同時也在等電池技術的革新, 不過,iWatch不管怎樣,大約明年的上市日期仍然可待,畢竟有的模具都已經開好了
結論:
|
雷鋒網版權所有. 轉載請注明來源、作者及原文鏈結
|
1
|
相關訊息參考:http://www.leiphone.com/smart-watch-i.html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