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上面的長島試驗之前,Tesla其實還做過一次科羅拉多的試驗,並且成功點亮了25英里內的200個路燈。不過居民們發現鞋子和地面間有火花,打開水龍頭也有電流。
100多年後,從小創業公司如WiTricity、ProxybyPower到行業巨頭如豐田、英特爾、三星,大量的資本開始聚焦這裡。
電能的無線傳輸是通過磁場實現的,難點在於如何將能量重新接入設備。現在的消電從牙刷到手機平板,都能無線充電:將無線充電板接到插座,設備直接放到充電板上就好。不過無線充電板們都講究正確的體位,姿勢不對充不上。

目前做得相對較好的是新西蘭的一家創業公司PowerbyProxy,多個設備可以在一個充電板上任意擺放著充電,並且速度跟普通的充電器相當。順便說一句,三星上月在這裡投了400萬美金。
無線充電的下一步該是脫離充電板這樣的載體,目前有麻省的一家公司在研發。這項技術採用磁共振直接傳遞能量。用戶將一個共振器接到插座上,另一個共 振器與手機相連就能接收電能。研發團隊WiTricity表示系統可以保證傳輸量達到3300瓦(足夠充一輛汽車)時,電能的流失率還是能保持的非常小。

那麼關於充電過程的安全性呢?WiTricity表示電能傳送的電磁波類似於地球磁場的電磁波,因此對人體沒有傷害。FCC對這些設備的磁場強度有 嚴格的限制,WiTricity的技術能控制在這個範圍內。不過教育市場這些設備的安全性WiTricity估計還要費一些力氣。
在上個月,鴻海看好這項技術在消電上應用給WiTricity融了一筆資金;早期的投資者還有Schlumberger和Toyota(未來可能應用於汽車的充電)。
Via: Fortune
結論:
|
雷鋒網版權所有. 轉載請注明來源、作者及原文鏈結
|
1
|
相關訊息參考:http://www.leiphone.com/d-electric-power-without-wire.html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