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過據Wired的數據顯示,在擁有智能電視的美國家庭中,40%甚至沒有聯網。現在智能電視就像10年前的網絡電視加入了第三方app,用戶仍像過去一樣,只是把電視當做一塊屏幕甚至顯示器。
一個圍繞電視的生態系統比簡單把消費電子接入網絡要複雜得多。
蘋果的iPhone模式為什麼在電視上行不通?
現在廠商們在電視上照搬的是iPhone/iPad/iTunes、 Google/Android的生態模式。但回過頭來看手機和電視兩樣設備:手機最初是由一個溝通設備演化成了移動計算工具,app衍生的功能並不妨礙通話功能;但電視的本質是顯示設備,所以它的發展始終跟內容(媒體內容)有關。
智能機上的app可以獨立於內容存在,但電視的基礎就是內容。於是這要求設備廠商、內容分發渠道和內容供應商有緊密的合作。

盒子優於電視
電視盒子和Chromecast這類電視棒的出現實際上加強了電視本身的「顯示」屬性。美國的普通家庭平均有3台電視,200美刀以下的電視盒顯然覆蓋率顯然要比智能電視高得多。
同時當下的計算技術發展比電視本身要快得多,消費者給設備換代也同樣容易得多。

控制了硬件,控制了服務才真正控制電視生態
目前智能電視上的app從FB、Twitter到潘多拉、Skype,也有OTT的視頻服務如Netflix 和Hulu,大多是獨立於廠商運營。
但廠商只有通過對觀看數據的分析才能有效提高廣告插入的精度,內容本身並不來自廠商,那麼唯一的辦法就是整合搜索、導航和發現服務來推個性化的內容。
智能電視的生態還有待建立,這件事光有硬件還不夠,廠商們需要建立能夠控制設備的服務。
Via: Wired
結論:
|
|
1
|
相關訊息參考:http://www.leiphone.com/d-tvs-can-not-be-smart.html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