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28日 星期一

無人駕駛汽車:夢想很美好,但仍障礙重重



來源:雷鋒網;作者:劉芳平;發佈時間:2013-10-28 12:14


33不久的將來,汽車將能自動駕駛。堵車和車禍將成為過去時,早間上班的通勤也將變成享受,因為你只要坐下來喝著咖啡,讓汽車自己開往目的地就行了。


這是關於未來交通的暢想,而且並不完全是天方夜譚。Google正在開發「自動駕駛汽車」,進展非常迅速,Sergey Brin認為5年之內就能上路。日產和沃爾沃也計劃到2020年在生產的汽車中加入一些自動駕駛功能,從而減少事故的發生。完全無人駕駛的汽車看起來並不遙遠。

不過,來自Eno Center的一份新報告闡述了無人駕駛汽車上路之前還需要克服的各種障礙——成本仍然很高,技術上也遇到了一些意想不到的瓶頸,還有法律法規方面的問 題,關於可靠性和數據隱私的辯論,這些都會阻礙無人駕駛汽車的普及。該報告的作者之一Daniel Fagnant表示,「無人駕駛汽車將給交通帶來里程碑式的改變,帶來巨大的利益。但這一切並不容易。」


 

無人駕駛汽車的好處

 

身處一個無人駕駛汽車世界的好處很明顯,安全是最大的一項。目前美國每年有超過30000人死於車禍,其中大約40%是由酒駕、分心、毒品和疲勞駕駛導致的。讓機器來掌握方向盤可以拯救很多生命。

擁堵方面,由於無人駕駛汽車能夠以更小的車距和更穩定的車速行駛,因而公路車流會變得更密集更流暢,從而減少擁堵,節約時間和燃油。

該報告的作者Daniel Fagnant和Kara Kockelman對這些好處做了總結:如果行駛的汽車中有10%是無人駕駛的,那麼每年將能節省超過370億美元,這其中包括了更少的死亡,節省的汽油 和時間;而如果無從駕駛汽車的普及率達到90%,帶來的價值將達到4471億美元每年。

當然,Fagnant指出這些只是粗略估算的數據。他們也沒有對無人駕駛汽車的成本進行量化,所以無法進行成本和效益的對比。此外,研究人員無法預測無人駕駛汽車將如何重塑社會,可能會有一些無法預見的後果。這些都是需要考慮的,不過總歸來說好處還是相當誘人。

無人駕駛汽車有哪些障礙


即便益處多多,無人駕駛汽車仍需翻過很多障礙。首先是成本問題,一項預測顯示,第一波無人駕駛汽車的售價將超過10萬美元,這是普通新車的5倍。這還可能有所低估:光是Google無人駕駛汽車中的3D傳感器成本就達70000美元。



這些成本應該會隨著時間逐漸下降,但並不清楚會有多快,而價格非常重要,調查顯示,在沒提到價格的情況下,37%的美國人會買無人駕駛汽車,但即使價格降至30000美元,也只有20%的人會買。

另一大障礙是技術,無人駕駛技術雖然進步很快,但遠沒有達到完善的境界。Google的無人駕駛汽車已經在加州行駛了43.5萬英里,但仍沒有在市區環境下進行完整測試。

無人駕駛技術應該會出現漸近式發展。汽車產家已經推出了自適應巡航控制和在汽車偏離車道時提醒司機的功能。沃爾沃正在開發一項讓汽車相互交流的技術,如果汽車之間靠得太近,就會進行提醒。

但即使在過渡階段也會存在自身的問題,早期的無人駕駛汽車在特別複雜的情境下會需要人工駕駛,這種機器和人工之間的不斷轉變很可能會使駕駛更不安全。

法律和政策問題


除了上面提到的技術障礙,無人駕駛汽車還面臨著法律和政策上的問題。作為新事物,針對它們的標準肯定會比普通汽車更嚴格。「首個由計算機故障造成的車禍將比1000起由人造成的車禍帶來更大的恐慌。」ENO董事Joshua Schank解釋道。



目前只有加州和內華達州通過了允許無人駕駛汽車上路的法律,而兩個州的標準還不一樣,如果各個州都有不一樣的標準,製造商肯定會無所適從,所以最好由聯邦政府介入,制定統一的標準。

法律訴訟方面也是問題,即便無人駕駛汽車是安全的,它們也不可能什麼事故都不發生。如果一輛無人駕駛汽車撞到了什麼,誰該為此負責呢?製造商還是坐在司機位置上的那個人?這些都需要更細緻的法律。

數據隱私也存在隱憂,無人駕駛汽車帶來的好處多數都需要通過相互溝通並分享數據來實現,這樣就肯定需要存儲數據,如此便產生了如何存儲和分享數據才能保護隱私和安全的問題。
無人駕駛汽車對就業市場的衝擊也不容忽視,它們對美國24萬名出租車司機和160萬名卡車司機的飯碗形成了威脅。

以上這些都是無人駕駛汽車需要回答的一些關鍵問題。

via Washington Post


 結論:
雷鋒網版權所有. 轉載請注明來源、作者及原文鏈結
1
相關訊息參考:http://www.leiphone.com/self-driving-cars-obstacles.html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