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29日 星期二

鼠標老當益壯,新交互方式蓄勢待發



來源:愛范兒;作者:劉學文;發佈時間:2013-10-29, 10:42


p509449219

今年 7 月 4 號,科技界公認的鼠標之父 Douglas Engelbart 在家中辭世,這位前瞻的科學家不僅可以說是革新了人機交互方式,發明了鼠標,他的研究還促進了諸如 hypertext、圖形用戶界面等技術的發展。

1973 年施樂帕羅奧多研究中心(Xerox PARC)推出的 Alto 電腦首先使用了鼠標,而鼠標的真正原型早在 1964 年就已經於 Douglas Engelbart 之手誕生,距今已經差不多半個世紀了。經歷這麼多年的發展,鼠標的技術也日趨完善,似乎在功能上到達了一個瓶頸。雖然筆記本電腦在形態上並不一定需要鼠 標,但我們可以認為觸摸板仍然是另一種形態的鼠標。

在統治了計算機交互方式這麼多年並且進步開始乏力的鼠標之外,我們也在探尋著另外一些人機交互方式,觸控屏無疑是其中一種,也是我們現在切實可以看到的,但未來的多樣性遠不止如此。


Leap Motion 可能是大家熟知的一款手勢操控設備,而這款設備背後所代表的的手勢操控在未來很可能是和鼠標抗衡一種方式,目前在這個領域進行研究的團隊可不少。

IMG_1602

比如說蘋果最近申請了一個關於識別觸屏表面上方手勢的系統的專利,運用這個系統可以識別手指的擊打捏合動作,進而操縱虛擬的 3D 對象。這樣的場景我們在《阿凡達》、《鋼鐵俠》或者再早一點的《少數派報告》等科幻電影中已經見過許多次了。

John Underkoffler 就是《少數派報告》中負責手勢計算場景的幕後成員,而更正式的身份則是 Oblong 公司的首席科學家,他目前的工作就是把科幻電影《少數派報告》中的場景帶到現實中來。 在 Oblong 的波士頓實驗室,Oblong 產品開發部的副主管 Carlton Sparrell 面前樹立著三個巨大的顯示屏,他大拇指翹起,食指向前,做出一個「手槍」的的姿勢,隨即顯示屏上出現隨著手指移動而移動的光標,Carlton Sparrell 把光標懸停在對象之上,按下大拇指選定並移動,對象便移動到了另外一個屏幕上去了,抬起大拇指完成釋放操作。

Underkoffler 認為  Sparrell 剛才演示的手勢操作有潛力影響人機交互方式,自圖形用戶界面出現後,已經有 30 年沒有在用戶界面思維和用戶界面技術上形成重大突破了。Oblong 的主要產品名為  g-speak,一個手勢識別軟件平台。原理則是在手套的手指和背面部分貼上標籤,而室內的相機追蹤光線在標籤上的折射來定位手和手指 的x、y 和 z 坐標。

Oblong 的另外的一套系統則摒棄了手套,而是採用了微軟 Kinect 中一樣的 Primesense 相機追蹤手勢,不過 Underkoffler 說這套追蹤紅外射線的系統目前可靠度並不算高。除了上述兩者之外,Mezzanine 是一款針對小型或其他大型會議的空間操作系統,可以通過一根「魔棒」、陀螺儀和超聲波傳感器在屏幕上進行定位選擇等操作。而會議參與者則可以通過應用在電 腦平板手機等設備上協同操控屏幕。通過這些設備,每個人都可以對屏幕上數據進行操控,不論是加入新信息、高亮某些內容還是放大、刪減和修改內容,也就是 說,每個人都可以真正成為會議的參與者。

Underkoffler 如此比較手勢和鼠標的級別,手勢是人腦獲取處理信息的更高級方式,相比於鼠標,手勢操作在研究處理諸如蛋白質的結構模型、人腦掃瞄或者城市全景的時候更具 優勢,因為我們所見的東西更多更具體了。而微軟自然交互研究部門的 Andy Wilson 也持有類似看法,他認為手勢操作可以直觀地處理現實世界,一旦用上了鼠標,這種直觀的感覺就會在圖形用戶界面消失掉。

Andy Wilson 正在研究的項目則是一個穿戴式觸摸投影儀,運用傳感系統,投影儀可以檢測到用戶手部在投影圖像上的活動並在計算機上響應操作,也就是說在牆壁、幕布等可用的投影表面上建立一個虛擬的觸控屏。

除了手勢之外,眼球追蹤,語音識別等等也成為了新的交互方式,這些技術目前都是出於興起的階段,至於未來的交互方式,Underkoffler 做了一個斷言:

「未來(的交互方式)將會呈現出美好的多元化狀態,你可以根據任務選擇正確的工具,但我認為鍵盤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不會被替代,因為它在文本領域確有長處。」

在這個將要來臨的交互革命中,幕後英雄則是傳感器技術的進步,而多元化的設備以及交互方式今後也將為不同的應用場景和不同的人群提供便利,語音識別為司機解放了雙手,而手勢操作在以後的 3D 設計等領域發揮重要作用,眼球識別成熟以後則可以為部分殘疾人提供方便。

至於鼠標和圖形用戶界面已經深深地影響了幾代人,慣性和使用習慣以及仍然很廣的適用範圍決定了它仍將在歷史舞台上演出,我自己也是一名鼠標控,在電 競賽場上看到選手們人鼠合一屢屢上演十字圍殺等精彩的鍵鼠操作時,也經常感嘆這種交互方式的魔力與潛力。誠如開頭我們悼念鼠標之父 Douglas Engelbart 一樣,即使未來某一天鼠標真的被更先進高效的交互方式取代,但它在歷史上的地位將永存。


題圖系電影《少數派報告》劇照



 結論:
愛范兒 版權所有. 轉載請注明來源、作者及原文鏈結
1
相關訊息參考:http://www.ifanr.com/365758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