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微軟觀察者來說,現在的問題是未來該公司會維持Surface直到成功,還是斷腕止血。過去幾年,微軟放棄了很多失敗的產品,例如2010年的 Kin,這款瞄準青少年市場的手機僅見光兩個月就死了。不過有些剛發佈時不成功的產品,微軟也沒有立即放棄,例如Zune和Xbox。2001年時 Xbox在美國有著不錯的開始,但在歐洲和日本卻花了數年時間才站穩腳跟,微軟一直未放棄,最終它成為了微軟10年來最成功的產品之一。
高額的賭注
2001年的微軟開發Xbox是為了在PC軟件領域之外尋找另外的生錢之道。然而,2013年的今天,賭注變得更高。PC業不再是綠洲,平板利潤率 較低,卻代表了未來。Gartner的分析師Carolina Milanesi把平板稱為微軟「需要的惡」。低利潤率同樣解釋了為什麼微軟選擇自己製造硬件,而不是像PC時代那樣專做軟件。分析師Wes Miller表示,「同時賣硬件和軟件的好處更多。」面對將近10億美元的損失,Surface這個拖油瓶微軟會帶多久還不得而知。
另一大影響因素是微軟對諾基亞的收購,一家出現問題的軟件企業和一家出現問題的硬件企業的結合,接下來微軟將有更多資源來製造一款有吸引力的平板產品。

遊戲終點
即便Surface獲得了更大的認可,要超越iPad和Android平板也不大可能。對微軟來說,在可預見的將來,最好的結果就是擁有一個穩固的老三位置。Milanesi表示,「未來仍將很艱難,儘管市場在增長,如果把各方面都做對,銷量應該會增長。」Miller則認為微軟應該繼續挖掘Surface的商務功能。很難說微軟會在什麼情況下宣佈Surface成功了,10%的市場份額夠嗎?還是15%?不過微軟有時間等下去,其55%的收入來源於企業市場,相比之下只有20%來源於消費市場。蘋果和微軟的商業模式很不一樣,前者幾乎完全專注於消費市場。
來自Forrester Research的分析師Frank Gillett認為,我們熟悉的那種企業市場正在消亡,「長遠來看,將不會有企業市場,只有企業購買個人產品和個人為自己購買的產品。」Gillett預 計微軟將有兩到三年的時間來改善Surface,並把Windows轉變成移動友好的操作系統。在那之後,「世界也已向前發展。」
via Mashable
結論:
|
雷鋒網版權所有. 轉載請注明來源、作者及原文鏈結
|
1
|
相關訊息參考:http://www.leiphone.com/surface-no-3.html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